《钩沉诗话》序言
曾佐然
我与喻老培庸先生结识,皆因一个“缘”字。一曰诗缘,二曰缘分。诗缘,是指喻老晚年博览群众,沉浸古典诗词,创作、传播皆富底蕴;缘分,是我们因诗结谊而且情义颇笃。他编著的几本集子,我都一一拜读过。收集的趣文逸事,给我诸多警示,创作的诗词作品,词工句严,古韵馥郁,很是令人感佩。特别是已经九旬高龄,仍然收集整理出《钩沉诗话》,目的是为了诗词传承,此种毕一生心血于诗词格律,于今已是非常人所能坚守秉持。
喻老嘱我作序,我实在是诚惶诚恐。我知道,是喻老对我的提携。读之两三,只能谈谈我的感受。
诗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论诗的文体。狭义的诗话是指诗歌的话本,即关于诗歌的故事,随笔体,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广义的是指诗歌的评论样式,崛起于北宋,是中国古代诗歌体制特别是唐代律诗高度发展的产物,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原有的格局。
钩沉是一个汉语词汇,钩,指探索,探求;沉,意为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指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语出《易经·系辞》:“探赜(音zé)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释义:探求繁杂的物象,索求幽隐的事理,钩求深远的道术,使人获致远大的前途,以决定天下的吉凶,成就天下勤勉的事业的,没有比卜筮所用的“蓍草”和“龟甲”更伟大的了。
喻老收集的作品显然属于狭义,收集、探求诗歌的故事、散失的内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105篇(首)中,19位名人写青城山的诗作共35首,可谓浓墨重彩宣传了青城山。诗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不仅有幽默有趣的回文诗、打油诗,还有征婚诗、判案诗、戒赌诗等寓教于乐的诗,读后非常有教育意义。
“诗言志,诗缘情,诗达理,诗留史”。“诗言志”是说通过诗词表达人们价值观念、理想诉求的志向;“诗缘情”是说通过诗词抒发人们爱憎喜忧、悲欢怨怒的情感。
喻老先生收集的诗偏重于达理、留史。集子中许多诗都是格物喻理,充满了哲学的智慧,给人以深刻启迪。或咏人,或咏事,或咏史,留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时代印记,后人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的社情民意、风俗人情、世态炎凉、天文地理等等,堪称史诗的诗篇比比皆是,有些甚至弥补了史料空白。
比如:《朱元璋诗惊群臣》中: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这两句写出了公鸡叫声的神奇力量,有安定乾坤、扫清天宇的气势。大臣们从太俗、笑、到目瞪口呆的变化,写出作为皇帝的朱元璋的霸气。
“诗词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抒好中国情怀。”讲的就是要发挥好诗词的社会功能。喻老收集的诗作故事,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创新出的多种趣味诗,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宝库鲜为人知的文化瑰宝;认识到古人的文学造诣之登峰造极,业余文化生活之风雅精致。
对于喻老先生收集诗作或者故事,有何作用,或者说有什么价值?我想用下面这个事来说明:古代气象和环境资料很少,我国气象学专家竺可桢先生就是通过中华诗词中所述描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种类、农作物变化等研究我国古代的生态和气候变迁的,由此得出许多重要的结论。
由此看来,收集整理诗话故事,充分发挥诗词的社会功能,使其成为反映社会发展、表达人民情感、启迪人们心灵、传承历史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的载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为了让诗词具有不竭的生命力,我们要把传承、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当作事业来干,让传承、繁荣和发展中华诗词事业走得稳走得远。
最后,用四言八句作结,以示对喻老的敬意!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
优秀文化,赓续文明。
夙夜忧叹,拳拳赤心。
守正创新,砥砺前行。
箴言三千,内涵至深。
博采众家,启迪同仁。
坚守秉持,提携后昆。
世之珍宝,后世传承。